成思危:正确认识改革进程中的四大关系
中交一航局深中通道项目部常务副总工程师宁进进说:碎石整平船就是一台水下‘3D打印机,铺设碎石的方式与‘3D打印相同,铺设完成后,碎石层的平整度可以控制在正负4厘米内,为沉管管节及最终接头铺上一层舒适的床垫。
做好主动服务,要注重应用数字技术。现在少数干部在为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服务时,由于对清亲关系把握不准,有担心和顾虑,甚至刻意与民营企业保持距离。
那么,优化营商环境是否已经做到极致了?当然不是,对于地方政府来说,优化营商环境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改革新形势,发展新任务,应主动服务,努力创新,多措并举进一步促进营商环境优化。这种主动服务模式大大提高了纳税人的满意度。各地不妨借助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契机,建立主动服务机制,鼓励干部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努力方向、工作导向,实行问题大梳理、难题大排查,着力打通政策执行中的堵点淤点难点,在一线转作风、在一线解难题、在一线促发展,在不断化解困难中把主动服务越做越实。建立服务企业直通车工作机制,是主动服务。比如,现在不少地区的服务平台普遍使用基于需求的推送技术,只要有企业提出需求,平台就可以根据企业的相关需求主动把服务送到小微企业。
干部人手是有限的,无论是干部去企业靠前服务,还是开设服务企业直通车,都只能解决部分企业的问题,要解决众多小微企业的难题,用这些传统办法难免挂一漏万。扫清了思想障碍,建立了完善机制,应用了数字技术,主动服务带来的效能提升就会延展到各个经营主体,优化营商环境才能更上一层楼。中洪各领域合作全面推进建交两个多月以来,中洪双方以相互尊重、平等互利、共同发展为原则和目标,推动两国关系快速起步,各领域务实合作全面推进。
中洪关系快速发展的事实充分证明,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国际大义、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洪都拉斯方面表示,卡斯特罗总统此次访华,最重要目的是与中国达成更高水平合作。今天(6月11日)下午,首届中国—洪都拉斯高级别企业家交流会在北京举行,约200名中洪两国政府部门、企业及媒体代表参会,就加强经贸合作展开互动交流。今年3月26日,中国和洪都拉斯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开创了中洪关系的新时代。
建交两个多月来,中洪关系取得了哪些发展?《蓝厅观察》带来解读。洪都拉斯愿同中国一道努力,推动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不断发展。
塞拉托还说,洪都拉斯出口商已经和中国签了一些协议,包括虾、咖啡等,接下来还会在投资、能源、电信、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旅游业等方面进行对接。古巴驻华大使馆副馆长马里奥用中文对《蓝厅观察》记者说:中国和其他的中美洲和加勒比海国家建交,我们非常高兴,我们和中国的关系不仅在政治还是经济上都是非常重要的,看到中国在扩大和拉美世界的关系,我们觉得对拉美很好、对中国很好,对世界也是非常好的。许多拉美国家驻华使节和高级外交官代表到场祝贺。洪都拉斯成为中国第182个建交国。
这次访问,预计会在共建一带一路方面取得进展。建交两个多月以来,中洪各领域交流合作稳步推进,洪都拉斯先后派出媒体团、经贸团等多个代表团到中国参访,实地考察第二届联合国人居大会6月5日至9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举行。本届大会期间,联合国人居署与同济大学再度联合发布《净零碳目标下的舟山市定海区乡村振兴实践》研究报告,推介乡村振兴与碳中和领域的中国经验。
来自137个国家和地区的3416名代表出席大会,另有1000名代表线上参会。大会通过了10项决议、5项程序性决定和一项部长级宣言,涵盖智慧城市建设、非正规住区和贫民窟改造、加强城市化与气候变化适应力的联系、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地化、城市规划和可持续基础设施、建立人类住区复原力框架等内容。
很多代表表示,中方经验值得学习借鉴,期待与中国加强相关领域合作。采取多边行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联合国人居大会是联合国人类住区规划署(人居署)最高管理机构,也是全球有关可持续人类居住和城镇化的最高决策机构。
为乡村振兴和低碳发展带来宝贵经验在首届联合国人居大会上,联合国人居署与中国同济大学联合发布了《净零碳乡村规划指南——以中国长三角地区为例》报告,提出净零碳小镇建设的十项原则,从建筑节能、交通布局、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和废弃物循环、碳排放、绿色就业和生态教育等角度,对建设净零碳小镇提出指导方案。马来西亚正与中国加强合作,借鉴中国经验,以促进经济绿色转型,实现有韧性的可持续发展。肯尼亚土地、房屋和城市发展部官员萨拉·马萨基表示,以中企承建的肯尼亚内罗毕快速路项目为例,它助力改善当地交通拥堵状况、减少车辆油耗和尾气排放,体现了绿色低碳理念。为尽快实现各国宣布的碳中和目标,必须重视为农村地区找到净零碳路径。中国政府代表团团长、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倪虹在大会全体会议发言中表示,应对全球性危机挑战,建设更健康、更安全、更宜居的城市是世界各国的共同责任。马来西亚地方政府发展部部长倪可敏说,中国打造的多元合作和知识分享平台便于世界各国交流发展理念和实践经验,有助于加快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
据团队介绍,低碳转型发展在城市中已有很多实践。中方分享了推动城乡可持续发展和改善人居环境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引发各方关注与好评。
在本届大会开幕式上,联合国人居署执行主任迈穆娜·穆赫德·谢里夫表示,当今世界正面临多重危机,气候变化、环境污染和生物多样性丧失进一步加剧国家与地区间的不平等,全球约有30亿人面临住房短缺问题。该报告最吸引我的是,它很好地把节能减排与乡村振兴联系在一起,这对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大会审查了《新城市议程》《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执行进展,审议世界城市论坛报告,展开会议特别主题对话,并讨论人居署新一期战略计划。联合国人居署希望与各国共同借助上述平台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
大会主题为通过包容和有效的多边主义实现可持续的城市未来:在全球危机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重点关注普及可负担住房、城市气候行动、城市危机应对、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地化与多层次治理、财政与繁荣等议题。要改变这一切,城市将是关键的战场,同时需要恢复活力和更具包容性的多边主义帮助城市发挥作用。积极打造多元合作和知识分享平台北京百湾家园公租房项目、广州沙面历史文化街区项目、重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大会期间,联合国人居署与中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世界城市日十周年主题展。他呼吁各方携手实现可持续的城市未来,建设和平、繁荣和健康的世界。
然而在很多发展中国家,城乡差距仍存,乡村振兴中如何积极应对碳减排要求和气候变化挑战,需得到更多关注。大会期间,还举办了以打造多元合作和知识分享平台,推动城市落实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主题的边会,重点介绍了全球可持续发展城市奖(上海奖)、全球城市监测框架——上海应用指数(上海指数)、《上海手册:21世纪城市可持续发展指南》等。
联合国人居署亚太办代理区域代表布鲁诺·德肯表示,尽管全世界正加速城市化,但至2020年仍有超过40%的世界总人口生活在农村。舟山市定海区乡村振兴和净零碳发展的案例可为其他沿海和岛屿地区的乡村发展带来宝贵经验。
中国分享的经验值得学习。《上海手册》收集整理了世界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优秀实践案例,为各国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借鉴参考。
该报告由同济大学伍江、王信研究团队历时3年完成。中国将一如既往支持联合国人居署工作,同人居署一道推进全球发展倡议和新城市议程的落实,为实现可持续的城市未来而不懈努力。上海指数旨在对全球城市可持续发展绩效水平进行科学诊断和趋势研判,目前该指数在参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城市旗舰项目的20多个全球城市开展试点应用。如何在碳减排的同时保障能源安全并实现经济增长,中国多年来取得的成就给出了答案。
联合国人居大会每4年召开一届,首届大会于2019年5月在内罗毕召开。我非常高兴地看到,十项原则在定海区乡村振兴项目中得到很好的实践。
我们必须要为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和《巴黎协定》设想的未来而奋斗。谢里夫强调,摆在人类面前的挑战巨大,带来积极和变革性影响的唯一途径不是单打独斗,而是采取多边行动。
联合国人居署城市规划与设计部主任萨尔瓦托雷·丰达罗说:中国为促进城乡可持续发展提供示范,正在为世界开辟新道路。联合国人居署为此已将适足住房、气候适应、可持续发展目标本地化、更好的城市危机管理列为工作优先事项。
如果您对本站有任何建议,欢迎您提出来!本站部分信息来源于网络,如果侵犯了您权益,请联系我们删除!